?

近期熱點

天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協同創新學術交流周”活動系列學術報告

2022年05月26日 10:46  點擊:[]

為深化天津大學與蘭州交通大學的科研合作,加強兩校學術交流,舉辦天津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協同創新學術交流周”活動。

報告題目:鋰-有機電池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5點開始

騰訊會議:150494343(密碼375745)

報告人:許運華,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報告摘要:有機電極材料僅由資源豐富的輕元素組成,且通??梢杂蓽睾偷姆椒ê铣?,有些材料甚至能夠直接從天然植物中提取獲得,使其具有低成本和低污染的優點。同時,有機分子結構多樣且易于設計和調控,有利于實現更高的理論比容量和電化學性能的可控調節。但有機電極材料易溶于有機電解液和實際比能量較低等,給實際應用帶來了很大挑戰。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設計合成了新型有機電極材料,發展了原位聚合電極和電解質制備方法,提出了新型電化學反應機理,獲得了優異的電化學性能,并對其反應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對開發高性能有機電極材料有重要參考價值。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復雜網絡多源信息融合理論及應用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號下午15:00-16:00

騰訊會議:991465284

報告人:高忠科,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高被引學者,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報告摘要:Revealing complicated behaviors from time series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ontinuing interest and it has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from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on account of its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he past decade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lex network studies, which allow to characterize many types of systems in nature and technology that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components interact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complicated manner. Recently, the complex network and deep learning have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and fruitful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tained. Complex network and deep learning analysis of time series open up new venues to address interdisciplinary challenges in multiphase flow,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 Some novel method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is research area will be introduced.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水下仿生機器人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號下午16:00-17:00

騰訊會議:991465284

報告人:劉玉紅,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摘要:多樣化的海洋探測任務以及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對無人水下航行器性能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近億萬年進化的海洋魚類及哺乳類生物,其獨特的游泳方式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操縱性好、噪聲低等諸多優勢而成為關注焦點,以他們為仿生對象的仿生水下機器人的研究方興未艾。報告從海洋生物的推進方式出發,綜述各類仿生水下機器人的研究進展,最后分享天津大學智能水下機器人團隊在仿生水下機器人研制方面的進展及成果。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報告時間:2022年5月18日14:30

騰訊會議:/

報告人簡介: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摘要:對于社會主義中國來說,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是在新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進入的時空坐標,是對新中國發展階段所處位置的一個標定。我們黨的百年奮斗是遵循歷史規律、把握歷史主動的歷史,黨在遵循歷史規律的基礎上正確判斷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在把握歷史主動客觀前提的基礎上推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中藥現代加工與質量標準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5日 19:00-20:00

騰訊會議:243120747

報告人:李霞,女博士, 天津大學藥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教授 博士生導師,世中聯藥用植物資源利用與保護專委會副秘書長。

報告摘要:報告從資源研究,包括藥用植物親緣關系、藥材質量分析、動態評估,如何從源頭上保證成藥質量和療效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重點展開中藥材產地加工關鍵技術研究,以大黃和山藥為例,介紹傳統加工技術的科學內涵及規范化研究,以及如何采用現代技術攻克困擾中藥材加工硫熏和煙熏等工藝技術難題,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的硫熏、煙熏替代技術及推廣使用情況。質量標準研究方面,介紹采用現代質量控制理論及分析技術系統全面制定部分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的質量標準。最后介紹基于大分子多糖和淀粉基礎研究的中藥功能食品研發。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雙碳”目標驅動下的清潔能源系統開發及電能替代效應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31日8:30-9:30

騰訊會議:331205302

報告人:馬超:天津大學建工學院水利系教授、博導、國家優青。

報告摘要:“雙碳”目標驅動風、光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如何做好下階段清潔能源系統開發和高效利用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報告將介紹國家“雙碳”目標和能源發展戰略及其實現路徑,并提出待解決問題。針對待解決問題,介紹“清潔能源系統協同開發和運行調控”和“規模清潔電能替代效應及溯源調控”兩方面的階段研究成果。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新型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研究進展

報告時間:2022年5月31日10:30-11:30

騰訊會議:331205302

報告人:嚴加寶,天津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教授。

報告摘要:高性能結構在工程防災減災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作為一種高性能工程結構在核電、高層建筑、及近海工程中得到快速發展。本報告總結了匯報人研究團隊近年來在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報告首先介紹了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在工程領域研究現狀。其次,從概念、組件、構件三個維度匯報了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最近研究進展?;谠囼炑芯?、數值及理論分析深度探討了新型雙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破壞機理、抗震機理及其力學性能關鍵影響參數?;谏鲜鲅芯砍晒?,發展了實用工程設計方法。最后,對該型結構應用前景進行展望。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特高壓換流變閥側套管復合絕緣改性與電場調控方法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4:00

騰訊會議:673984483

報告人:孔曉曉,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博士。

報告摘要:換流變閥側套管是特高壓輸電工程的核心裝備,其內部電場分布不均是制約套管安全穩定運行的主要技術瓶頸。套管絕緣設計涉及多場耦合、結構優化、材料設計等多學科交叉。結構設計前提是掌握材料特性,材料特性在多因子影響下呈非線性變化,而多場分布規律與套管絕緣結構緊密相關,三者互相影響。運行中套管需承受諧波電壓、極性反轉、高溫強場等因素影響,絕緣均壓均熱問題突出,關鍵部位場強集中;同時,電熱復合場下,絕緣介質內部易注入及積聚空間電荷,導致局部電場畸變并加速絕緣介質老化。利用納米復合材料界面區陷阱效應可改善套管絕緣電導溫度依賴性,抑制高溫強場下空間電荷注入與積聚,進而實現套管絕緣電場優化調控。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腦補”的公交出行體驗:基于主客觀數據融合分析的公交滿意度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30日8:30

騰訊會議:980877631

報告人:賈寧,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摘要:顧客滿意度一直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然而,現有的公交滿意度研究大都只關注乘客主觀感知或公交實際行駛數據的其中一方面,忽略了從實際表現到主觀感知之間可能存在的交叉和非線性關聯。本研究采用主觀感知與客觀數據融合的方法,揭示車輛實際服務能力數值、乘客主觀感受與乘客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同時引入基于梯度提升決策樹的機器學習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乘客主觀感受與公交客觀表現之間存在復雜的關聯關系,并且具有明顯的非線性效應。本研究致力于為管理者和公交服務運營者提供更加有效和有針對性的政策啟示,以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質量和乘客滿意度。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電場調控氧化物異質結的磁性與電性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9:00-10:00

騰訊會議:867828717

報告人:金朝,博士,天津大學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告摘要:尖晶石氧化物材料具有豐富多樣的電學和磁學性質以及高居里溫度等優點,在自旋電子學及多鐵復合結構的研究中有廣泛的用途。我們采用反應磁控濺射技術在單晶PMN-PT基片上生長尖晶石氧化物薄膜,構成多鐵異質結構。通過外加電場調控氧化物薄膜的磁性與電性,研究其規律與物理機制。實現電場對尖晶石氧化物薄膜磁、電特性的多重態調控,為其在磁電調控納米器件的應用提供物理基礎。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彎曲磁性材料中的偏振自旋波操控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0:00-11:00

騰訊會議:867828717

報告人:蘭金,天津大學理學院副教授。

報告摘要:偏振是自旋波的內稟自由度,描述的是磁矩相對于其靜態位置的進動方向。引入各種對稱破缺機制,是移除不同偏振態自旋波之間的簡并,并構造基于偏振的新型自旋波器件的關鍵。我們發現在彎曲反鐵磁磁性線中的偏振態自旋波可通過調整磁性線的曲率和撓率來操控。特別的,我們研究了偏振態自旋波在基于磁性螺旋線構建的自旋波旋轉片和干涉儀中的演化行為,并建立了這些彎曲效應和曲線中的貝里相位之間的聯系。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我心目中的線性代數課程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5:30-16:30

騰訊會議:867828717

報告人:孫笑濤,天津大學數學學院院長,國內知名代數幾何學家,研究方向為??臻g理論,包括曲線上向量叢??臻g的退化等。

報告摘要:談談我對線性代數課程的理解,以及如何讓線性代數的概念以最自然的方式出現。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風景文化與風景設計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9:30

騰訊會議:288199878

報告人:彥,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

報告摘要:基于東西方不同風景文化的對比,討論人類對自然環境系統審美的開始以及風景概念的起源與演變;以人工與自然間的相互協調為主線,介紹20世紀以來以法國為主的景觀設計。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雙碳目標下的綜合能源系統研究與思考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日9:00

騰訊會議:673 916 654

報告人:賈宏杰,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報告摘要:在雙碳目標實現的背景下,我國電力能源領域面臨諸多挑戰,正在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構建綜合能源系統是破解這些挑戰的一種重要途徑。本報告將介紹綜合能源系統的概念、國際學術和工業界對綜合能源系統的一些關注,探討我國雙碳背景下綜合能源系統及新型電力系統研究的關注點,以及我國在該領域面臨的一些挑戰;進一步,結合本人所承擔的幾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介紹本人團隊在該領域的一些研究和思考。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適應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交直流系統線路保護關鍵技術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日下午15:00

騰訊會議:759 808759

報告人:李斌,天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報告摘要:隨著我國明確提出“雙碳”戰略目標,風光等新能源發電占比逐步提高,新能源直流送出、高壓直流輸電技術快速發展。電力系統逐漸發展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交直流混聯電網,電網運行特性、故障特征發生顯著變化,傳統繼電保護面臨全新挑戰。匯報基于風機、光伏等新能源發電的數學模型、以及LCC和MMC換流站的快速精確等效模型,構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交直流混聯電網仿真模型;探討新能源接入場景下交直流電網的故障特征,分析傳統線路保護的適用性;研究新特征下的故障暫態信息提取算法,討論適用于新能源接入的交直流線路保護新原理。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雙碳背景下的電池研究-致密儲能的緣起和進展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9:30

騰訊會議:320233013

報告人:楊全紅博士,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北洋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萬人領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副主編,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2018-2021)和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2018-2021)。

報告摘要:面向“雙碳”背景下的能源互聯網快速發展,提出電池的“幸福指數”和“需求層次”的概念;通過“致密儲能”,把電池做小,克服智能終端所面臨的“空間焦慮”,是提高電池幸福指數的必由之路。本次匯報將剖析致密儲能的重要性以及石墨烯用于致密儲能的理論基礎和現實優勢;基于石墨烯研究的“群眾路線”,呈現課題組在致密儲能方面的研究思路。重點匯報基于石墨烯毛細收縮策略,實現微米硅/碳負極穩定循環,獲得高體積能量密度鋰電池的研究進展。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電化學合成氨催化劑/電解液設計研究進展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6點

騰訊會議:387370262(密碼303830)

報告人:褚克,蘭州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

報告摘要:氨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用于工業合成氨的Haber-bosch工藝需要高溫高壓的反應條件,導致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在當前 “雙碳”政策下,具有零碳排放特性的電化學合成氨技術極具發展前景,而其中電催化氮還原(NRR)催化劑在N2的吸附和加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然而,大多數報道的NRR催化劑系受自身性能的限制以及競爭性析氫反應的影響,存在產率低、法拉第效率差等問題,遠不能滿足實際使用要求。因此,亟需開發高活性、高選擇性的NRR催化劑體系。報告將介紹本課題組近期在催化劑設計及電解液設計兩個維度提升NRR性能的研究進展。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復雜結構健康監測關鍵問題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號下午17:00-18:00

騰訊會議:991465284

報告人:彭珍瑞,浙江大學工學博士、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蘭州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報告摘要: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高速發展,大型復雜工程結構建設的規模更大,復雜程度更高。為了保障重大工程結構的安全性、完整性適用性和耐久性,對其健康狀況進行監測、診斷、評價與損傷評估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結構健康監測理論及應用中的傳感器優化布置、有限元模型修正和結構響應重構等關鍵問題,從優化準則和優化方法兩方面出發提出基于MAC準則、Fisher信息準則和故障可診斷性的傳感器優化布置方法;考慮到有限元模型修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提出基于貝葉斯統計理論及智能優化算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針對響應重構中重構精度低、激勵未知等問題,提出基于遞歸移動窗口卡爾曼濾波、改進粒子濾波等技術的響應重構方法,為結構損傷識別、故障診斷等奠定基礎。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冬蟲夏草研究進展與問題

報告時間:2022年5月5月26日 15:00-16:00

騰訊會議:260553170

報告人:謝放,博士,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

報告摘要:報告簡要介紹冬蟲夏草研究的基本知識、寄主昆蟲研究和菌物學研究成果、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和人工栽培撫育的進展。重點介紹冬蟲夏草研究在菌物學方面的學術爭議問題,人工撫育中的技術難題,并介紹本課題組多年以來研究工作取得一些結果。最后介紹一些對于冬蟲夏草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未解之謎的認識。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重力與地震的交叉研究進展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5:00-16:00

騰訊會議:649932958

報告人:李偉,蘭州交通大學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副教授。

報告摘要:重力測量獲得的重力時變信號,能較好地反映深部物質運移與地殼密度變化等構造活動信息。通過對重力時變信號的深入分析,能捕獲到與孕震區物性變化有關的物理信息。大量研究成果表明,重力時變異常是與地震孕育發生相關的可靠性前兆異常之一,特別是對于6級以上地震的孕震過程。如果我們在距最近的地表,架設好高精度的重力探測設備,是不是孕震區發生的任何質量變化都有可能被探測到?如果我們能再改進一下觀測系統,提取或定位出發生質量變化的位置,那就是否有可能把地震預報問題向前推動一步呢?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基于車橋耦合振動分析的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疲勞性能及可靠性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31日9:30-10:30

騰訊會議:331205302

報告人:冀偉,蘭州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

報告摘要:在車輛動力荷載的長期反復作用下,橋梁鋼構件會萌生疲勞裂紋并不斷擴展,嚴重時會導致疲勞斷裂。我國《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范》JTG D64-2015已明確指出車輛荷載是公路橋梁疲勞損傷和破壞的主要原因。報告以典型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為研究對象,并基于車橋耦合振動精細化分析,研究車輛荷載對其重要鋼構件和混凝土橋面板的動力沖擊效應及其對這些部位疲勞損傷累積的影響,為我國橋梁疲勞設計規范中相關參數的取值提出建議。研究成果可為我國《公路鋼結構橋梁設計規范》中疲勞計算參數的修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科學支撐,對我國今后鋼結構橋梁的建設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導意義。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從Gorenstein同調代數到Tate(上)同調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5日15:00-16:00

騰訊會議:867828717

報告人:梁力,蘭州交通大學數學系教授。

報告摘要:作為經典同調代數理論的相對版本,Gorenstein同調代數理論近年來獲得了極大的關注,在本報告中,我將簡要介紹這一理論:它的歷史、現狀,以及它在Tate(上)同調理論中的應用。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氧硒層狀化合物熱電輸運性質的理論研究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6日11:00-11:30

騰訊會議:867828717

報告人:劉子江,博士,教授,博導,甘肅省“最美人物”,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優秀專家,甘肅省“園丁獎”優秀教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甘肅省“隴原青年創新人才扶持計劃”。

報告摘要:選取三類典型的具有四方高對稱性結構的層狀氧硒化合物Bi2O2Se、BiCuOSe和LaCuOSe為研究對象,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的理論方法結合半經典波爾茲曼輸運方程,通過結構和多場調控,研究了它們的熱電輸運性質,分析了不同因素影響下熱電輸運的規律,掌握了層狀氧硒化合物熱電輸運性能提升的物理規律,獲得了提高其熱電轉換效率的方法,為相關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部分基礎理論數據,為進一步的實驗研究提供了理論參考和依據。

報告人照片:

報告題目:直流微電網分布式協同控制與穩定性分析

報告時間:2022年5月27號17:00

騰訊會議:673984483

報告人:李明澈,工學博士,蘭州交通大學副教授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報告摘要: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新能源的利用是各國近年來的研究重點,由于電能是轉換效率極高的二次能源,因此把新能源轉換成電能再加以利用就成為了重中之重。分布式發電技術的出現旨在利用形式多樣且分布分散的各種新型能源,提供就近的供電需求或并網發電,存在諸多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在此背景下,CERTS提出了微電網的概念,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微電網在不斷地發展完善中被各國高度認可。本報告系統闡述了分布式多代理控制和穩定性分析理論在直流微電網中的應用,總結了相應的概念、特點以及技術優勢,并對其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作了展望。

報告人照片:


通訊地址:蘭州市安寧區安寧西路88號 郵編 : 730070

管理員郵箱: webmaster@lzjtu.edu.cn

域名備案信息: [www.lzjtu.edu.cn/隴ICP備14001560號-2] [www.hildemork.com/隴ICP備14001560號-1]    

CopyrightsO2020 AII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蘭州交通大學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103號

国产精品JIZZJIZZ